¤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打柴舞唯一传人渴望开馆收徒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今年2月,72岁的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的黄家近身着民族服装,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的亲切接见。老实巴交的老农民黄家近一辈子也想不到自己能受到国家如此大的荣耀——以国家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打柴舞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受到接见。

 

  但是现在黄家近最大的担忧就是,打柴舞只在郎典村有保留,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他担心传统艺术就此失传。他迫切希望能及早设立传习所,教授年轻人。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 最具代表性的舞种

 

  从三亚市崖城镇经过偏僻的小路行驶10多公里,记者26日下午来到了这个目前唯一保留打柴舞的村——崖城镇郎典村,见到了黄家近老人。老人身材矮小精瘦,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黄家近老人告诉记者,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活动。在古代,三亚地区的黎族农村遇有人去世,则要停棺十二、二十四天或一个月,然后才下葬,叫“旱赛”。在“旱赛”期间,每天晚上,全村人要到死者家门前为死者跳打柴舞,直到下葬为止。

 

  打柴舞有一整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是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棍组成。垫木长约3.5米,直径约12公分,小木棍长约2.5米,直径约2.5公分。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二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两端分别由数人执着,两两相对,作上下、左右、分合、交叉击拍,发出强烈有力的节奏。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往跳跃、蹲伏,模仿人类劳动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只剩郎典村保留打柴舞 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

 

  从8岁开始,黄家近从父辈那里学来了打柴舞。60多年来,每次村里有老人过世,黄家近老人都要去跳打柴舞,他是村里跳打柴舞跳得最好的人。“每次跳舞都至少跳半个小时以上,动作很激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木头打到脚,就有可能受伤。”黄家近说。年纪越来越大,黄家近的体力也越来越差,虽然现在还能坚持跳完,但是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他越来越渴望能有人能接自己的班,把打柴舞继续传承下去。

 

  老村长黄仁良告诉记者,打柴舞的原生态形式是依托三亚地区黎族民间丧葬活动而存在,该地区的丧俗的变化,对民间打柴舞生存延续的空间影响极大。建国以来,经过历次运动的整改,该地区丧俗不断简化和汉化。绝大多数村寨已减去了跳打柴舞这一程式。到目前为止,全黎族地区仅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自古至今一直保留这一古俗。他说,郎典村仅有近1000人,经过这么许多年的变迁,村里依然保留着这个传统的丧葬仪式,但是愿意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打柴舞是勇敢者的游戏 希望能尽早设立传习所

 

  由于动作非常激烈,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木头打到脚,就会受伤。“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敢跳了,就是怕受伤。只有勇敢者才敢去学、去跳。”黄家近老人说。回忆起60多年的跳舞生涯,黄家近老人很是骄傲:“在村里打柴舞跳得好的人,在村里可是很受尊敬的。”

 

  黄家近的儿子黄乐强也会跳打柴舞,他是父亲手把手教会的。“父亲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尽早设立传习所,把打柴舞传承下去。”黄乐强说。“老人们的舞蹈正宗、标准,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由于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文字和图像资料,只能靠他们手把手教,如果现在还不赶快进行教授,那么等他们动不了的时候,这些传统的艺术就可能再也复原不了。”

 

  而记者从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获悉,该馆将择日帮助黄家近老人设立传习所,保护这一传统艺术遗产。

 

  黄家近既是打柴舞传承人 又是钱铃双刀舞传承人之一

 

  黄家近不仅是打柴舞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还是目前三亚市正在申报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钱铃双刀舞的传承人之一。目前,只有三亚市槟榔村保留钱铃双刀三人舞及其习俗功能。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等一些村寨在传承两人钱铃双刀舞时,仍受钱铃双刀三人舞的影响,而保留其丧葬习俗。

 

  说到钱铃双刀舞,黄家近和村里另一位老人——63岁的黄桂明给记者当场表演了一段,两位老人一位拿双刀,一位拿钱铃,跳起了这段黎族古老的祭祀性舞蹈。舞蹈动作粗狂,跳跃有力,节奏感极强。没跳一会,黄桂明老人就坚持不住了,停下来气喘吁吁。“太累了,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黄桂明老人歉意地对记者说。“这就是我所担心的,老人体力不好,等到他们跳不动的时候,如果年轻人跟不上班,那么这类传统的艺术就可能就此失传。”黄乐强说。

 

  打柴舞介绍

 

  打柴舞的跳法共有九个相对独立的舞步组成,分别有不同的名称,第一式平步,第二式磨刀步,第三式槎绳小步,第四式小青蛙步,第五式大青蛙步,第六式狗追鹿步,第七式筛米步,第八式样猴子偷谷步,第九式乌鸦步。打柴舞节奏强烈有力,动作古朴粗犷,模仿生动,艺术感染力强。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