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佛教人物 > 正文

海南古代三才女:冯银、吴小姑、许小韫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古代女子能留下姓名的不多,有诗文传世的更是寥寥无几。清代女诗人沈善宝在《名媛诗话•自序》中说:“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秀之传又较文士不 易……闺秀既无文士之师承,又不能专习诗文,故非聪慧绝伦者,万不能诗。生于名门巨族,遇父兄诗友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荜,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 者,不知凡几。”


  蕙质兰心的冯银、吴小姑、许小韫等人是海南历史上少数以才情和诗句留下姓名的女子。明代文昌人陈是集编辑《溟南诗选》,收录了冯银、丘夫人唐 氏、林淑温、黎瑜娘和苏微香等五位闺阁诗人的作品。清代,能吟诗作文的女子为数不多,由于流传太少和收藏缺佚,至今只见两位恰巧同庚的女诗人的作品,一部 是琼山人吴小姑的《海山仙人词》(一称《唾绒词》),一部是探花张岳崧的孙媳妇许小韫的《柏香山馆诗卷》。


  冯银贤孝


  明《正德琼台志》在“列女传”里提到了“有古幽闲淑女之风”的冯银。明成化十八年(1483),王佐为琼山府城攀丹村贡生唐继祖的亡妻冯氏写了 一篇墓志铭。这篇约800字的墓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位女诗人的生平。墓志中称“其所作诗尤多”。王佐感喟:“惜乎不幸为女子,莫自彰显于世也。”


  冯银字汝白,琼山那邕人(今海口府城镇南部)。祖父冯仕俊、父亲冯源都是举人,都在外省当过教谕。冯银是家中独女,自小聪颖过人。墓志中称“银 在襁褓中,仅能言,父教以诗书,即成诵。稍长,博通经史”。她嫁入了明代海南最有名望的家族———府城攀丹唐氏。丈夫唐继祖的祖父唐舟、伯父唐亮都是进 士。编写《正德琼台志》的唐胄,是继祖的族弟。唐家的姻亲,有丘浚,丘夫人唐氏也有诗名。王佐则是唐家的外甥。对这样一门亲事,冯银欢喜不已:“是族风味 可人,吾归得所矣。”《正德琼台志》列女传记载了冯银的孝行。冯银对婆婆陈氏极为孝敬,一次陈氏生病,冯银割股和羹让其进食,以求婆婆痊愈。唐氏虽是大 家,但“家计素淡薄”。唐继祖的祖父唐舟,官至监察御史,回乡时两袖清风,“家无担石之储,处之晏如”。成化年间,继祖的弟弟充解官料亏空,继祖卖掉冯银 的从嫁田偿还,而她“亦无难色,乡里以为贤”。冯银向往儒家圣贤:“吾与颜氏之子同俦哉!吾虽居于陋巷,朝焉命仆以耕,则有余食矣;夜焉督婢而织,则有余 衣矣;暇则与子观书,则有余乐矣。”


  吴小姑像是仙女


  《中国词学大辞典》收录了宋代的白玉蟾、明代的丘浚和清代的吴小姑的事迹。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海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周济夫认为,自明以后,海南文 风大兴,有诗集传世的达数十家,但能填词的仅见丘浚、钟芳、王弘诲三人,到清代就更少,只见吴小姑一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陵人徐乃昌刊印的 《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中,收录了署名为琼山吴小姑的《唾绒词》一卷(即《海山仙人词》)。卷中有词十首,词作内容不似一般闺媛诗人的哀怨缱绻,有踏 山看水的浪漫,有怀古凭吊的豪气,也有别离家乡的愁绪。从词作中可见,这位海山仙人,通音律,擅填词,活泼清丽,极富才情。收录在《海山仙人词》的吴小姑 画像,有书卷之气又不失妩媚之情。周济夫从广东友人处得到一册刻于清同治一年(1862)的《海山仙人词》影印本,从其词作和词集前多人题写的80余篇 (首)叙文题咏中了解到:吴小姑约生于道光五年(1825),卒于咸丰一年(1851),虚龄仅廿七。她在词作中多次提及“琼城”(即府城),且有“学士 庄瑶峰侧,是侬家第宅”、“家乡别,家乡别,回首望琼台”之句,而“学士庄”“琼台”都在府城,由此推测她可能是府城人。词集中,小姑被时人誉为“极具才 名本自无双”。而这样颇负词名的女子,应当出自书香之家。叙文中称其有“翰院家风”,或许是指小姑出自府城翰林院编修吴典(乾隆年间进士)家族。小姑嫁给 了广东潮阳人邱玉珊为侧室。邱是秀才,著有《粤海镜要》、《松寮诗话》等。邱翁比小姑年长许多,但夫妇俩琴瑟调和,同游山水,共填词曲,很是恩爱。叙文中 《柳堂诗话》提及,“小姑既逝,翁日趺坐松寮,焚香供像,年近九旬,犹手作蝇头楷字,抄小姑诗词,千里外邮寄柳堂,属采入诗话。”


  许小韫工诗善画能文精绣


  海口市甲子镇仕梅头村旁有两座紧紧相偎的清代古墓,一样高的石碑,立碑时间一样。墓主是一对婆媳,婆婆吴氏先逝,儿媳许氏随后绝食而死。两人生前死后已相依相伴了100多年。这里就是女诗人许小韫(1825-1869)、清代探花张岳崧的长孙媳妇的葬所。


  张岳崧的故里在定安龙湖镇高林村,村子北枕黑岭,南面是一片开阔的田洋。20岁那年,出身书香世家的番禺女子许小韫嫁给了张岳崧的长孙张熊光。 她和熊光同岁,两人情投意合,常以诗文相赠。清光绪《定安县志》里,称她“工诗善画,能文精绣”。7年后,熊光病卒,小韫伤心欲绝,想要殉情。“不道文章 与命乖,香泥玉树恨同埋。伤心试睹君遗札,寂寞琴书空小斋。”这是她留下的11首“如唳鹤啼鹃,闻者堕泪”的哭夫诗中第一首。《定安县志》记载,“(小 韫)所以不殉者,以孀姑(指婆婆吴氏)在堂耳。”寡居的小韫,从此一心侍奉婆婆。剩下的时光,便在柏香山馆里,与年岁相仿的三叔张钟璘之妻、江西按察赵德 潾之女赵淑芳吟诗唱和,作画刺绣。柏香山馆是一座海南少见的四合院。这里是张岳崧晚年的居所,后来成了许小韫的香闺。穿过四合院西侧的小拱门,是又一方庭 院。张岳崧后人张运恩说,院中那排残败的瓦房,就是琼剧里常唱的“高林学馆”。高林张氏向来重视教育,许小韫曾在此为族中子弟授课。清同治八年 (1869),与许小韫相依为命的婆婆吴氏撒手而去。47岁的小韫哀恸长叹:“吾可以死矣!”然后绝食数日而殉。


  许小韫的134首诗被辑成《柏香山馆诗卷》,有三叔钟璘的题跋:谁将五色笔,收拾在妆台。云锦天孙织,琼花帝女裁。愁因怀旧结,心为悼亡灰。读罢一掩卷,问天何妒才!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