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佛教人物 > 正文

苏云峰与他的《海南历史论文集》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他的生平,是一部中国历史大更迭下的个人奋斗史:  他出生渔村,自小父母早逝,依靠个人奋斗求学成才; 他自小离家,回乡次数寥寥无几,却写出了填补研究海南历史空白的《海南历史论文集》;  他偏居一隅,却关心家乡发展,提出了以更路簿证明南海与中国史地关系;他身患癌症,躺卧病榻,却笔耕不辍……无论是医院里一名普通小护兵,还是到最后成为 享誉海峡两岸的历史学家,琼籍台湾学者苏云峰,他专注的目光从未移离过他的家乡———海南。


  苏云峰小传


  苏云峰(1933—2008),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学者。海南三亚市保港镇(现崖城镇港门村)人。1962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 系,1972年获美国哥伦毕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1985年为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其研究领域包括东亚区域史、教育史和社会史,主要著作有 《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1976)、《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1981)、《私立海南大学1947—1950》 (1990)、《海南历史论文集》(2002)等。


  2002年12月15日,有关海南区域史研究的《海南历史论文集》出版后,很快便在历史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本仅有323页的论文集,以其 翔实的史料、独到的见解,从各个历史时期论述了海南的社会、移民、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研究海南历史的空白。


  这本论文集的作者苏云峰,是一位以研究中国大陆近代教育史而著名的琼籍台湾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私立海南大学》、《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 《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等著作,在国际近代教育研究上都颇有影响。2003年,为感谢苏云峰在清华大学整理和研究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曾邀请他作为嘉宾出席了建院10周年主办的“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论坛”。


  此时的苏云峰,已经是年逾70的垂垂老者。从17岁离开家乡以来,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步一个足印向学术顶峰攀登,成为享誉海峡两岸的知名学者。


  乱世别乡


  1933年,苏云峰出生于三亚崖城镇港门村一个普通渔民家庭,排行第五,父母给他取了小名五才,学名苏盛凌,希望他长大后能人品才德俱全,有凌 云壮志之雄心。港门村位于宁远河的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风气。虽然家有兄弟5人,生活困苦,但苏家还是将小儿子送进学校读书。天资聪慧而又勤奋 的苏云峰成绩优秀,表现出很好的学习天赋,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但战争的阴霾很快打断了幸福无忧的童年,1939年,日军悍然在海南岛北部登陆,开始了对海南岛长达6年的统治和掠夺。大量日本人登陆海南岛, 在岛上修建机场、港口、铁路,开发矿山、电力,掠夺资源。为了压制民众反抗,日军到处进村火烧村子,残杀当地民众,整个三亚社会秩序混乱,人心惶惶。苏云 峰的父亲在战乱中受迫害致死。父亲早逝后,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学费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能继续读书,苏云峰和母亲投奔亲戚寻求救助。由于苏云峰生性沉稳、 踏实勤奋的性格向来受到姨母的喜爱,最终在姨母的资助下,勉强读到了初中。


  日军在三亚奸淫掳掠的暴行让很多人义愤填膺。据苏云峰后来回忆,某天,日军在校园里种植的番茄不知被哪个调皮的学生偷摘了一个,日军大为恼火, 把全校所有的学生集合起来毒打逼供,其中有一个学生经受不住毒打,三天后不治暴亡。父亲受迫害致死,朋友在眼前被活活打死,这给年幼的苏云峰心灵带来极大 的震撼,在后来给族弟苏盛伟的信中他曾感叹道:“目睹了日军在家乡奸淫掳掠的暴行后,自己曾暗自立志,长大后要参军拿枪保家卫国,但没想到造化弄人,到台 湾后却拿起笔当了文人。”


  在目睹了日军的各种残酷暴行后,给苏云峰的心中种下了抗日的种子,他和同学们通过各种行为来反抗日军的统治。据苏盛伟回忆,苏云峰曾经和同学在学校黑板上写过反日标语,险些被日军活埋,后来是通过邻居向日军说情求助,才侥幸逃过了一劫。


  17岁那年,正值解放前夕,兵荒马乱,国民党军队在三亚一带到处抓壮丁。有天,苏云峰和他的四哥苏谋外出时遇上国民党军队,最后糊里糊涂两兄弟 离开港门村,随军去了台湾。到台湾后,两兄弟在台湾高雄某陆军医院内当起了护兵。由于当时两岸关系紧张,没多久后,他们逐渐便与家庭失去了联系,兄弟俩这 一别家乡便是40年。


  抱病笔耕


  当护兵期间,天资聪颖的苏云峰,碰上新竹师范学校招生,他和四哥苏谋,在医院一边看守照顾病患,一边刻苦疾读,期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最后院长 怜惜两兄弟如此奋发疾苦,批准了两人的长期假期,专心攻读。在那次以百取一的竞考中,兄弟两人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最后都被新竹师范学校录取。


  师范毕业后,兄弟俩都成为小学老师,他们一边教书,一边刻苦学习。在四哥苏谋的支持下,苏云峰继而考上台湾师范大学国文专修科读了两年,又转社会教育系图书馆再读三年。完成学业后,应聘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担任图书管理员。


  中央研究院图书馆里书籍浩瀚如海,嗜书如命的苏云峰如饥似渴,利用自身工作的优越条件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勤学英文、日文,不断充实自己。在此 基础上,他着手进行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并推出处女作《张之洞与晚清教育改革》。他勤奋严谨的学术作风,获得了当时台湾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郭廷以的重视,进 而保送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主修历史与教育。


  197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后,苏云峰返台回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门从事学术研究。这一年中,他连续发表了《康有为主持下的万木草堂》、《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等论文,引起了两岸学术界的关注,逐渐在学术界内小有名气。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0年,刚刚被提升为研究员的苏云峰,正准备朝着学术高峰攀登的时候,被查出身患鼻咽癌!面对这个严峻的人生考验,苏云 峰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个性。为了治疗,他拔掉了牙齿,进用流质食品。耳膜受损,他装上助听器。而且每天自己烧水热敷蒸鼻,持之以恒。在与病魔斗争 的同时,他仍然笔耕不辍,在病榻上完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1860年—1916年———湖北省》、《张之洞与海南建设,1884—1889》等学 术著作。


  病魔压垮了苏云峰的身体,却激发了他的斗志,此后二十多年,他严格控制饮食、作息习惯,仍然坚守在学术研究第一线,争分夺秒,奉献出了《从丘 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从海南与南海的史地关系论南海主权之归属》等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他坚韧不拔的研究 精神受到了众多朋友和同事的尊敬和赞扬,海南大学教授王春煜在回忆苏云峰时说道:“有谁能想到这些学术硕果,竟是出于一个癌症病人之手,人们怎能不为作者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呢?”


  数次返琼


  虽然少小离家,但苏云峰的目光从未远离过自己的家乡,从上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期,苏云峰陆续出版了有关海南区域研究的学术论文,其中 1990年出版的《私立海南大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近代海南高等教育研究的专著。2002年出版的《海南历史论文集》中收集了13篇学术论文,附录5篇, 对海南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移民、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方面面,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剖析,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海南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这是苏云峰献 给家乡人民的一份厚礼。


  1990年代以后,两岸关系逐渐缓和,学术界之间的交流往来也逐渐频繁。离乡40年后,苏云峰应海南学术界的邀请,数次返琼在海南大学、海南师 范大学等高校讲学。他非常关心海南未来发展前景,并敏锐指出海南的地理位置和海南建省、开发的重要。1993年,他应邀在海南大学发表了题为《从世界核心 转移展望海南的前景》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指出:“从太平洋环带观点来看,世界政治、经济的重心,将逐步转向太平洋周边国家。海南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太平洋 在南靠近印度洋的临界上,其重要性不可言喻”。


  苏云峰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虽然他经常往返于琼台之间讲学,但由于公务缠身,回家乡港门村的次数寥寥无几,但他对家乡的教育、经 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时刻关注着。2002年,港门村苏氏族人编修族谱,苏云峰和四哥苏谋特意从美国汇款500美金作为编修族谱资金。他与族弟苏盛伟一 直保持频繁书信往来,在书信中,他经常询问家乡建设,问河边的红树林,问沙滩上的仙人掌。问罢,他感慨深情地吟道:“哎,五更归梦三千里,一夜思乡十二 时”!


  2008年2月6日除夕夜,苏云峰在台北家中病逝,享年76岁。他的突然辞世,让不少亲朋好友倍感悲伤,历史学术界更为失去了这么一位杰出的学 者、历史学家惋惜不已。回顾苏云峰的一生,出身寒苦,靠着顽强不屈、坚强乐观的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足印向学术顶峰攀登,成为享誉海峡两岸的知名学者。他在苏 姓族谱中给自己的题词形象总结了他与命运奋斗的一生:英雄本无种,行行出状元;立志勤俭拼,必有出头天。  2012年8月27日 海南日报       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苏建强翻拍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