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海岭南东坡 > 正文

苏轼在儋州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苏轼,东坡居士,一个可爱的文豪,一个名纵千古的才子和政客,对于他一生的成就和辉煌,同样作为熟知这位奇人的后生我不想赘述,苏轼的一生是饱经忧患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是圆融通达的,也是充满矛盾的。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却不会像魏晋名士那样佯狂,而是富有理智的;他犯谏敢言处世孤高,却有平易仁厚与百姓为友;他一生向往回归故里却又可以随遇而安;他精通佛利彻悟生命却又极重养生之道……苏轼所以为人们所喜爱,就因为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这常人的心态和喜怒哀乐,他不像其他文化伟人那样可望而不可及。


  苏轼暮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儋州渡过的,在这里苏轼的境遇可谓到达了人生的低谷极限,在此时的苏轼身上没有了初到黄州时,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心殇和心悸,也没有了熟住黄州时,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风采和放浪,更没有了游历黄州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和激昂;不见了那惠州寒夜中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嗟叹于迷惘,也不见了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在儋州,苏轼生活极为清苦,并且自己十年花甲有余,一生命远多舛,几番周折,大起大落,贬迁数州,过往的苦难和如今的境遇苏轼早已不以为意了!


  踏上海南岛,真正的艰苦生活到来了,而苏轼对人生的哲思也达到了极致。他设想自己犹水盆泼洒下的蚂蚁,水干之后遇到同伴尚自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以蚂蚁的卑微可笑来反映自己的遭际无甚堪伤,,依然保持乐观。他把贬谪地儋耳当作修道养生的乐园,用超俗的眼光看待一切,苦地也就成了天堂。


  面对儋州餐难果腹,月饮两酒的生活,苏轼居然还是做了诗词——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当祭灶,斗酒只鸡定膰吾。

                                                       ——《纵笔》其三


  在海南期间,苏轼愈加敬仰陶渊明,时时以渊明的率真任性自戒,视之如前生,他羡慕陶渊明躬耕力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他自己仕宦三十多年,竟没能走出这一步,于是自愧弗如。实际上他所好的陶渊明也是被他“禅化”了的陶渊明,他喜好的渊明的为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种设计,而且他同样爱好陶诗,例证就是他的一百多首和陶诗,深得渊明韵味。这时的苏轼已经达到了天然真性的境界,他已彻底回归了本真。


  还要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在海南的生活虽然倍极艰辛,但他依然保持了乐观旷达的精神,他善于与当地居民相处,更善于苦中作乐醉酒之后在路上闹出笑话也习以为常:“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找不到回家的路,醉眼朦胧中寻牛屎辨路,可笑已极。因为他的平易近人,七旬老妇,总角儿童都乐意与他开玩笑。儋耳的艰苦使苏轼消瘦了许多,但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养生之道,也许之后苏轼能够生还北归,就与他的养生有关。


  即便如此,苏轼依旧没有消沉,他在蛮荒之地传播文明文化,改变当地的落后风俗,使当地有了琅琅的读书声,并培养了海南第一位进士。海南风俗的开化,文化的传播,都与苏轼有着极大的关系,无怪乎海南人民至今缅怀苏轼,他是当之无愧的。就让那些当政小人迫害去吧,苏轼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拥有人民的爱戴,这多少会让他们感到尴尬。


  不过,儋州的岁月最终还是成为了苏轼人生的最后旅程,苏轼遇赦北归,却客死他乡…


  在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他自己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常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磨难。然而他仍然能够用诙谐的语言总结自己,足见坡公胸襟之坦荡。其中“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即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尤其是在儋州的暮年,是苏轼在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才成全了苏轼,成全了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