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南海佛教 > 正文

佛恩汇海 愿愿相应 光光印照——南海佛教金边论坛祈祷世界和平法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丽日艳阳下,柬埔寨佛门圣地乌廊山,声声梵呗,深深祈愿,传递出无边无尽的慈悲祝福。

12月14日上午,2022南海佛教圆桌会金边论坛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在金边乌廊山波莱波浪寺的本焕塔隆重举行。来自十八个国家地区的佛教汉传、南传、藏传高僧们虔心诵经祈福,祈愿仰仗佛陀无边慈力,共同祝祷世界和平和睦、正法昌明;祝祷疫情消散,海晏河清;祝祷众生福慧增长、喜乐安详。


红毯鲜花铺路,宝盖金幡高悬,本焕宝塔巍峨庄严




圣地乌廊山,柬埔寨大宗派第四僧王都彭长老,已早早等候在那里。今天,他要亲率僧众,迎接自己的一位老熟人、铁杆朋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一行,还有参加圆桌会金边论坛的三大语系、不同国家地区高僧大德们的到来。





隆重的欢迎仪式后,依照佛教古老传统,来自不同地区高僧大德们长长的队伍,在柬埔寨僧人信众的夹道簇拥下,缓缓来到本焕宝塔绕行三圈,礼敬当代中国佛门泰斗本焕长老。法会宝盖云集,香光袅袅,现场气氛明净庄重。



印顺大和尚出位拈香,礼佛三拜,向本焕老和尚法像深深致敬,表达对恩师的深切怀念。


法会前,奏响中柬两国国歌,这既是中柬两国命运共同体的交响,也是两国民心交融的交响




法会诵经祈福环节前,现场奏响柬埔寨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场肃立。



印顺大和尚首先致辞,他说这次来乌廊山波莱波浪寺举办法会,我们的主题是以南海佛教金边论坛名义,为世界和平祈福!印顺大和尚说,柬埔寨的国歌和中国的国歌在这一刻响起的时候,我内心无比激动。中柬两国国歌的奏响,既是中柬两国命运共同体的奏响,也是两国民心交融的奏响;既是我们两国佛教界愿力的奏响,也是世界各地佛教徒心声的奏响;既是世界各国佛教界同心同愿同行的奏响,也是我们佛教界适应当今世界的奏响。他动情地说:“我站在金边我的恩师本焕长老圣塔前,和这么多国家的高僧大德,一起为世界祈福、为人民祈福、为生命祈福,我相信,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一定会加持我们所有的众生。让我们所有众生的心愿都能圆满。愿南无无尽自在光明如来和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愿力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能够愿愿相应、能够光光印照。照亮我们每个人,照亮这个世界。”



都彭长老随后致辞感谢,称扬印顺大和尚把金边论坛第一站的活动安排在波莱波浪寺,并举办祈福举办法会。他说:“印顺大和尚作为和平的使者,为柬埔寨带来本焕长老的舍利,保佑柬埔寨安宁。柬埔寨有幸得到汉传佛教的高僧舍利,舍利保佑着柬埔寨人民、同时给南传佛教增添光彩。感谢中国朋友!”


同一佛缘法缘,共促相聚胜缘,凝聚同心愿念






法会唱诵首先由泰国、缅旬、柬埔寨高僧诵念开经偈,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礼敬三宝,紧随在蒙古国等藏传佛教高僧诵念《慈爱经》经祈福之后,来自中国本焕学院、南海佛学院一众僧学,与来自中国的多家汉传寺庙法师,现场唱念《大悲咒》《心经》,称颂佛菩萨圣号,印顺大和尚拈香主法。尽管,各国高僧、法师们诵唱经文的语言各不相同,但爱与慈悲的礼赞,凝聚同心的愿念,心心相印,汇聚成光明与善念的浩瀚海洋。



在声声佛号、声声唱念中,印顺大和尚、都彭长老与参加法会的各国高僧举赞杨枝净水,为参加法会的信众洒净。大家同沾法喜,共沐佛恩。






中国高僧真身舍利出国影响深远,以一灯传诸灯,万灯皆明




佛说万法因缘而生,今年是中国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十周年纪念。位于金边的本焕塔是首座在海外以当代中国高僧命名的舍利塔,它也是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深入交流的标志。正是中柬两国佛教界共同愿力的结果,本焕长老真身舍利得以在柬埔寨建塔、并以最高礼仪迎请安奉。



中国高僧真身舍利出国影响深远,在南海周边佛教国家、乃至整个华人圈产生反响,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以佛教为纽带的文化交流,体现了泛南海地区国家之间“民心相通、人文相融”的新格局。



今年,圆桌会移师海外的首站选择在古老佛国柬埔寨,除举办论坛外,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也是本次金边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高僧大德们在金边本焕塔前共同发愿,为世界和平、为国家和民族祈福,也为一切僧众、信众和每个人自己祈福;是让佛法的力量进入人们心田,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加持众生,坚定众生对自己的信心,也坚定众生对世界的信心。





柬中友好协会主席艾森沃,柬中友好协会主席副主席张云峰勋爵等中柬友好人士,也参加了法会。

文:觉华、顿慧

图:顿俊

编辑:南海佛教 顿顿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