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南海史籍 > 正文

临高文庙:尊儒重教遗风存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的临高文庙,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南宋绍兴年间移建于现址,毁于元朝。明洪武三年重建于旧址,距今亦有700多年。历经明代、清 代知县募捐修建,至民国初年,绅士谭鸣鸾等人又组织了几十人,简装轻骑,深入各乡村、墟镇集资大修,那次大修仍保留明代的布局结构。临高文庙的最近一次维 修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中央、省级有关部门拨款,地方各界人士热情捐助共同出资维修,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绵绵细雨的冬日,与友人一行驱车行驶在临高文澜江畔,不知不觉便到了文庙门前,红墙面,琉璃瓦,飞檐翘角花格窗,加上妙趣横生的泮池、拱形“状元 桥”,还有巍然峭立的“棂星门”,一切熟悉而又显得特别。两旁各有一排椰子树,默默地,在雨中守护着临高人祭拜孔子的圣地。


    振兴文化重要载体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始,古代的皇帝每年都会祭拜孔子。而在民间,也有许多祭孔活动,修建孔庙(文庙)作为体现尊儒重教的一项重要工程,为地方百姓提供了祭拜 孔子及儒学先贤的场所。和古代城墙、钟楼等古建筑一样,全国各地的孔庙通常规格有别、保存的完好程度有所不同,但整体格局和建筑特色则大同小异。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古建筑研究专家阎根齐说,全国各地的孔庙通常都是根据官府发文规定的大小和规模定制,自明朝开始,其功能已是集祭孔、教学和藏书“三位于一体”,是各个地方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振兴文化的重要载体。


    史料记载,临高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南宋绍兴年间移建于现址,毁于元朝。明洪武三年重建于旧址,距今亦有700多年。历经 明代、清代知县募捐修建,至民国初年,绅士谭鸣鸾等人又组织了几十人,简装轻骑,深入各乡村、墟镇集资大修,那次大修仍保留明代的布局结构,重修后的文庙 为木石结构。


    临高文庙自修建以来,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名士,如宋代举人戴定实,明代进士刘大霖,清代探花张岳崧,还有大诗人王佐等等。至民国中期,新学勃兴,文庙改为临 高乡村简易师范,随后各乡镇纷纷效仿,创办学校。据称,当时凡有学校就必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供村民祭拜。


    然而岁月沧桑,经历多次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临高文庙已成危房残屋,伤痕累累。最近一次维修是在20世纪90年 代初期,由中央、省级有关部门拨款,地方各界人士热情捐助共同出资维修,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对外开放。


    古貌今犹在


    站在文庙门前,四根经过精雕细刻的华表陡然峭立与眼前,托供着三块石匾,中间一块小匾额镌刻着朱红的“棂星门”,字形古朴而清隽。


    跨过棂星门便是泮池,一座雅致的白石拱桥越池而过,桥头立一石碑,刻着“状元桥”。泮池两边各有石雕荷花和鲤鱼,形象生动逼真。据阎根齐介绍,历史上建造 的孔庙泮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站在桥上看时,泮池都呈特定的“月牙形”,只可惜现在有些地方的孔庙泮池几经改造翻新后,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步下状元桥,迎面是五彩斑斓的“大成门”,门宇画格描窗,古韵悠长。


    跨进大成门,双层叠式大型宫殿般的“大成殿”便在眼前了,两层碧瓦之间,殿阁雕栏画壁,一块4米多宽,1米多高的大匾额,四周精刻着龙凤牡丹和麒麟吐书、 龙马浮图等浮雕字画,金灿灿的“大成殿”三个字更是引人注目。殿顶飞檐凌空,殿脊雕有孔子高足72贤的彩色瓷雕,神态逼真。脊顶配以双龙戏珠瓷塑。


    大成殿前是一宽阔的拜台,设有香炉。踏上拜台,正门一幅“万世师表”的横匾跃入眼帘,据传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手书,全国各地文庙都有这一墨迹。殿前东西两侧绘有《三顾茅庐》和《渭水垂钓》的两幅壁画,色彩绚丽。


    大成殿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正中一座4米多宽的神台,台上神龛中一樽2米多高的孔子坐像,慈祥庄重,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神龛前,两根金龙盘柱和一幅木雕楹联制作精良,与殿内触目可及的珍禽异兽浮雕、龙凤花木等皆给人以惟妙惟肖之感。


    殿门两边的石柱上刻有“删述六经,垂教万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等联句,这些都是历代人们对孔子的赞颂。与大成殿相连的是东庑和西庑,里面陈放的是临高出土的部分文物和有关孔子生平的图片资料。


    阎根齐认为,临高文庙遵循了一般孔庙的基本格局和建筑特色,是目前我省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据他介绍,也有一些地方(例如曲阜、北京)的孔庙,殿顶采用黄色琉璃瓦等,这与孔庙定制的规格有关。


    尊贤遗风存


    折身回返大成门,低头不经意间竟发现茵茵草丛间零星散落着一些鞭炮的残骸。驻守文庙十多年的黄生林说,逢年过节文庙总有不少香客,尤其是每年正月春节期间,当地老百姓全家老少都要前来祈福、烧香、祭拜孔子,还会燃放鞭炮,场面喜庆热闹。


    庙堂的殿檐常年悬挂着大红灯笼,极富中国特色。殿内及四周点缀着绿树盆景,意境悠远,清雅恬静,伴随着香炉中袅袅升起的烟雾,浓浓的中国式书卷味便弥漫开来。阎根齐说,作为祭拜孔子及儒学先贤的圣地,全国各地的孔庙都引领着各地尊贤重教的习气。


    名曰“状元桥”的石拱桥受到当地读书人的欢迎。黄生林称,当地老百姓家中如有小孩念书,通常都会带至文庙,让读书的孩子走过状元桥,或是扶着桥身合影,满心期盼同样有朝一日能够“高中状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昭然。


    此外,供奉名士先贤的“名宦祠”、“乡贤祠”是文庙中最能体现地方文化的地方。临高文庙“名宦祠”内供奉着南宋县令谢渥的塑像和牌位。据称,当年胡铨被贬 海南,路过临高时受到县令谢渥的热情接待,并邀请至学堂为弟子们讲授春秋大义和传播中原文化,在胡铨的指点下,戴定实成为临高历史上第一位举人。


    “乡贤祠”内不仅有戴定实的塑像,同时还供奉着进士刘大霖和诗人王佐的牌位。这些人物,不仅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更是被推崇之至。(文\李佳飞  王 勇   图\记者 苏晓杰)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