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1889: 张之洞经略海南
发布者: 来源:海南历史文化网
张之洞人生的下半场,或经历,或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件大事——130年前的中法越南之战和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他在1884-1889年任两广总督期间,对海南的政治、治安、开发、文化等社会层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治理,在腐朽不堪、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末期,一定程度上造福了琼州的民众。
张之洞对海南岛的海防地位关注有加,甚至于1887年岁末之际,登岛巡视,并进入府城游览,为两年后修建秀英炮台等军事设施实地考察。——2014年08月25日海南日报编者按
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觊觎,坚船利炮对沿海的入侵,西潮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这让当时有识之士认识到, “琼州情形,较台湾尤为吃重,该处孤悬海外,逼近越界,应如何未雨绸缪,扼要布置,着张之洞、倪文蔚酌度情形,会商妥筹。”时任兵部侍郎曾纪泽向光绪皇帝加以申述。于是,张之洞于光绪十年(1884年)闰5月20日就任两广总督,十五年(1889年)10月22日离任,为期5年4个月。
由是,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担负起督饬海南海防和发展海南经济的重任。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十二月初二乘轮由虎门放洋巡视琼州海岸,周览形势,审度筑台设戍,处所测量,兵轮出入要隘,并且兼着调查采访风土民情,考核吏事营伍等事。在这个基础上,他对琼州进行一次全面的整顿。
多管齐下加固琼州海防
修筑炮台抵御外国军船
张之洞分析当时海南情况之后,认为加强海南海防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构筑有威力的炮台。于是围绕炮台的建筑做几项实在的工作:
一是派员测绘海南图说。因为历史上的海南岛,只是作为流放罪人的荒岛,从来没有做过地形地貌测绘。光绪十年(1884年),在海南绘制琼防图,附有铺前、青蓝港、儋州、海口、崖州等港口并勘明各口门宽狭、曲直深浅,内外暗礁明岛,口外沙滩等,均详载图说,形势了然。
二是展设琼州电线。琼州孤悬海外,因没有电线可通信息,“琼郡音信阻绝,实为可虑。”基于上年法国船只侵犯而没有军援的痛切教训,他与直隶候补道盛宣怀,详筹定议整体工程的方案,并规定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二十九日竣工。
三是为巩固海防建设榆林港。榆林港是海南重要港口,日、法等国的侵略者虎视眈眈。榆林港军事形势之重要性,引起张之洞密切关注。
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初九日,海南万州道杨玉书,向张之洞建议,请开榆林港埠头。认为此港在军事上价值外,就海内贸易开通,也可以足黎族“衣食之源”,“实为富琼第一要策”。
几天以后,张之洞有电文说:“榆林港情形已悉。”他要求李慎上报筑港计划。
张之洞在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二十日向光绪皇帝上了奏折,详细报告榆林港形势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拟于榆林港建立军事基地及炮台军事宜。
张之洞对于海南榆林港,深谋远虑,提出他的布局。榆林港建成后,直至现在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四是建置海南各处炮台,加强海防以自卫。张之洞认为,当时筹琼之要,以治军防海为归宿。琼州一岛,为海疆第一要冲,孤峙大洋,逼近越境,关键中外,地方千里。
他征引出曾纪泽的奏折提出,海南岛情形较台湾尤为吃重。光绪皇帝对这个意见已经采纳,张之洞领旨。经过一番巡视调查之后,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二十日,他在上《建筑琼廉海口炮台折》中向光绪皇帝建议在海南修建炮台,以防列强入侵海岛。
这件事,从光绪元年(1875年)至十二年(1886年)间,张之洞对琼州炮台的建筑,作了细致的安排。
而且,张之洞还把肇庆及潮州两税厂新增节省防费为买炮专款,订购十五生长炮五十尊。他又于上年电致出使德国大臣洪钧,与克虏伯厂改订二十四生三十五倍口径长炮二十尊,开花钢弹一千四百颗、钢子母弹四百颗、硬铁弹一千六百颗、引火五十枚,装弹炸药二万二千启罗,又额外添配小粒药九百五十启罗,药筒一百二十六启罗,专为新式子母弹之用。
但是,关于德国克虏伯厂所购订车炮,却遭到李瀚章(李鸿章之兄)的弹劾。张之洞的苦心,因朝廷官员之间的矛盾而被搁置了。
对于海南岛炮台的建筑,张之洞的计划十分详细。海口东西炮堤分四路:海口街外旧得胜炮台故址筑三台,为首路;迤西之水英场筑三台,为中路;再迤西之西场筑三台,为尾路;大英山上筑三台,为后路。俱安二十四生大炮,共洋式台十二座,炮十二尊。
张之洞对海南炮台的建筑,盘算极为详细周全。为了巩固海南岛海防,防备当时外国军船的侵入,他可谓殚精竭虑,实施方案也十分具体。这些炮台在当时是建成了。现在只剩下海口秀英炮台的遗迹,供后人对当时这段历史的回顾。
多项政令推动海南开发
大手笔开通十字路
在张之洞被派任两广总督之职前,他的前任张树声,治两广三年,对广东情况深有感触,在离任前,向光绪上奏表,陈述粤事利弊,并希望张之洞到任后,将一切应办事宜认真经理,总期有利必兴,无弊不革,以资治理而重地方。
张之洞到任后,对两广事务可谓呕心沥血,其中对海南岛开发事业的关注和吏治的治理,在有清一代,非其他官员所能及。张之洞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前人所想做而不能做,他要做的事,果断地实施了;前人治琼未想到的事,他想到了,并付诸实践,以他的广富见识和魄力,对于清代尚处于落后状态的海南岛,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在对黎族聚居地的治理方面,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治理5项任务:
一是拟定抚黎章程十二条,刊发传布。
二是开通十字路,并雷厉风行付之实施。
前代有开通十字路之议,但未付诸实行。康熙二十年(1681年)琼州镇总兵吴启爵剿南劳峒黎后亦曾议及,但中作而辍。张之洞认为,综考黎峒形势,北以十万峒之牛栏坪为要,东以太平峒之什密为要,东南以宝停司为要,南以罗活峒之安司为要,西南以古振州峒为要,西以红毛峒之凡阳为要,皆出入冲要可以屯兵足食之所。他提出拟开大路十二道。
张之洞这十二条路,全长3600里,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已完成十分之四,五月间路工可一律告成。此外,复劝督各州县团绅另开小路22条,均已与大路接合。
张之洞建十字路的目的,当然是为朝廷着想,希望开荒凿险开道十字路之后,深入老山,抚黎工作就可顺利进行了。他这一做法,固然是为清统治者对黎族的统治,但同时对开发黎区有利。
三是伐木垦田。张之洞认为,琼州黎山开通,山内林木茂美,田土饶沃,垦田为当务之急。
关于垦田,张之洞认为,近来民人入山觅地,多系零星认垦,不成片段。田土之利本微,又属瘴乡,若欲广集商民,大开阡陌,必须格外鼓励,始足歆动群情。又说,文昌县人稠田少,每年出洋趁工服贾者甚多,已饬县出示晓谕,民人願入山垦种者,听其自择地段,认垦报官,勘明给照,三年内免其升科,并令文昌团绅副将符鸿升广为劝导他县民人,愿往开垦者一律办理。这样一来,民情甚为踊跃,数年之后,琼地米谷日多,闲民日少,庶于本务不无裨益。
在这项工作中,张之洞告诫琼地官员开垦与屯田是两码事,不准借此混淆,增加人民痛苦。张之洞开发山区林木及垦田政策,对于海南黎区的开发,大有禆益。但所开采木材,成千万株运出,已出现滥伐乱采的势态,这对于海南岛原始植被的保护,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势头。当时张之洞及琼州官吏只想官商发财,而从不考虑事态所造成的恶果,开了一百多年来破坏海南原始森林生态环境的先例。至于大片开垦荒地成为良田此举,则为后世农垦事业开创的最初模式。
四是助商开矿。海南铜铁矿矿藏丰富,志书早有记载。张之洞平黎之后,对矿产的开发也颇为关注,继伐木和开垦两项工作,列为一项重要的事项。在琼州开矿,三年内可以免税。同时他又致电给张廷钧,明确表明政府态度说:“昌化大艳山、石绿矿山税关厘三年内一概全免,三年后察看情形再酌办。”开凿昌化矿山,自张廷钧始,一百多年来,矿山的开发,至今矿业仍在继续经营之中。
五是设墟招商。张之洞极力主张在海南城乡继续办好墟市,以便利商贩往来,食货交易。他提出:在光绪年代,有岭南,南丰,凡阳,番岖,乐安,廖二弓,茅地,古振州等一局,皆系扼要之所,即为将来设官控制应增应移张本。其新开各路,近外者畅行无阻,近内者稍有水冲草没之处,已严饬各局随时巡查,修理芟剔,以免梗塞。设立墟市数处,商贩渐集。如定安之荔支园,陵水之闵安墟,儋州之薄沙峒及牙汪村等处。民黎食货交易日多。
因此,张之洞认为通商设墟,尤富民安黎要策,认为闵村既经开市,他处宜逐渐添设,因地设墟,轻减房屋租赁,平定货物价值,以广招徕。商贾集则道路通,贸易盛则民黎富,当务之急无过于此。
在抚黎政策中,也以设立互市之举为重要策略。设市之事,尤当因势利导,张之洞对于设市的建设,态度十分积极,凡申请经费补助的,都给予支持,他认为抚黎自以开通利源为先务,他说,像采木设市等事,官为倡始,只是建造屋寮,招徕商贾,防护劫夺,平定价值,减免厘税,听其自然趋赴,久之,自能成聚成都。
张之洞对官市、墟市的建立,给予高度重视,为了促进黎区交通、商业贸易的发展,使黎民能摆脱贫穷,他打通从各方面致富通道,不过,在光绪时代,国家积贫积弱,海南经济发展十分困乏,虽张之洞想力挽狂澜,也无济于事,黎区摆脱贫穷之路,尚十分遥远。
重视海南文教事业
每数村设一义学
张之洞重视兴办义学乡塾,关注琼州乡会试,重视对海南文化名人及文化遗迹的保护。
兴办义学乡塾,是张之洞抚黎工作中的一次重要措施。他拨经费设屯田义学,在化导琼黎之策中,就特别强调每数村须设一义学,习汉文,讲圣谕。经费就地筹办。因此,每处建墟市处,人口比较集中,就设有一义学,如凡阳墟市,设义学,有黎童五六人入学。
除乡村墟市建义学教晦学童外,张之洞还特别关心海南人才的培养。在清代,人才的出头的地方在会试,因此,张之洞对会试特别关心。
张之洞把台湾与海南二地相比较,海南较台湾尤为重要,其重要原因,他也作了详细的分析:“查琼州地形最为吃重,防海、平黎、团练、捐输皆资民力,而士族单寒登进不易,若不亟思培植,何以鼓舞人材?”
因此,他报告皇上,要求将广东乡试民卷中额八十三名内拨出三名,编定玉字号,每科就琼州府属取中三名,会试人数在十名以上,恳恩于广东中额拨出一名。
明代王弘诲曾申奏海南士子不必过海会试。这样,明清二代士子感恩戴德,为海南参加科举考试立下历史性的功劳。张之洞为海南乡会试要求增加中举名额,要求清廷在每年会试中对海南初取工作给予优惠政策,增添录取名额,造福海南士子,为培养海南人才尽心尽力。
自唐宋代以来,海南建设书院培养人才相当多,尤以明代为盛。而到了清代,书院如此衰落,这就引起张之洞的重视。
对于海南的文化名人及民俗、宗教文化,张之洞也给予极大的关注。
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二月十八日,他致电琼州朱道徐守崖州唐牧,询问唐相李德裕后裔情形。电文要求务速访求两三人,须确实有征验者,善为劝导,资送来省,当优给衣粮,令谋出路。
第二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三月十七日唐牧回电说,李德裕后裔害怕送孩子到省城。
一年多以后,唐牧又回电说,有李德裕裔孙二人,可送到郡城。张之洞通知下属,说“此事鄙人终觉于心耿耿,该将务须设法劝导晓谕,携两人同来,许以终身衣食不缺,吾将带往鄂省,将来携之北归中原,为古今忠臣劝。特此切嘱,需费若干,告知即电汇,千万办妥为要。”
这时张之洞已调往湖北任总督。离开两广,但他还记住此事。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初七,朱道致电张之洞,说李德裕裔孙已送往郡城,了却张氏心愿。电文曰:“李卫公后裔二人,由谢提督带至郡城,职道面问,一名亚六,年十八岁,一名亚洪,年十六岁,重译始通言语,均不愿远出。”这是朱采给张之洞的电文。是时,李德裕后裔亚六及亚洪,讲的是黎语,必须通过两次翻译才能通话。
寻找李德裕后裔,是张之洞对唐代名臣的尊敬。宋代名臣苏轼被贬海南遗迹,张之洞也致电寻觅。
张之洞在与地方官吏商讨地方保甲建置等工作中,即兴引用苏轼故实,以教育下属。他在同一时间致电南峒杨道说:苏文忠在琼日,一黎叟问苏:“何故行新法?”苏曰:“朝廷因民间贫富不齐,此以齐之耳。”叟曰:“天生万民,安能齐同?强欲齐之,如两瓦相磨,欲令其厚薄相等,然厚者固薄,而薄者已穿,仍不能齐也。”此乃琼州故实,该道亦何为强齐之以牌甲之数乎。
关于前贤流传的典故,张之洞娴熟于胸,随手拈来,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可见张之洞知识之广博,和对苏东坡贬儋情况之熟悉程度了。
张之洞对海南政治、经济、民生各方面的关切,不止于上列各项,其他如关税、洋商、宗教、移民等问题,他在给予海南各级官吏的电文及公牍中,尚有许多推动海南开发的意见。
张之洞离开两广到了湖北任上,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1895年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时结束。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的民族危机。
张之洞年谱(1884-1889)
1884年(光绪十年) 四十七岁。
1月 与北洋大臣会奏晋铁改由天津出海。创办令德书院。
3月 中法在北宁开战。
5月 赴京陛见,署理两广总督。
6月 抵广州,筹办省城防务及琼廉潮州防务。
8月 法海军挑起马尾战端,张之洞以枪械饷银援助福建水师。二十三日补授两广总督,二十七日清政府对法宣战。
9月 奏请唐景崧率师入越,会同刘永福抗法。
11月 奏派王孝祺率八营赴琼山。
1885年(光绪十一年) 四十八岁。
1月 因保徐廷失当,吏部议奏降一级留任。
2月 因“筹济军事不分畛域”,加一级。
3月 冯子材于镇南关大败法军,中法于巴黎订停战条约,张之洞上奏反对撤军,上谕令其如期停战撤回 边界,有违延必严究。
4月 再次奏称撤兵之害。
6月 上谕广西关外大胜,张之洞拨军筹饷有功,著赏花翎。
7月 募广胜军练习洋操,创设广安水军。
l0月 奏请分全国海军为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支。
1886年(光绪十二年) 四十九岁。
1月 调刘永福回粤。
3月 派使周历南洋各岛,安排华侨事宜。
4月 设广雅书局。
5月 法领事索赔教堂损失,严驳之。
6月 试造浅水兵轮,派冯子材赴琼州剿办客家和黎民起事。
10月 创设枪弹厂。
1887年(光绪十三年)五十岁。
2月 光绪帝亲政。
6月 创建广雅书院,设办理洋务处。
8月 创办水陆师学堂。
1888年(光绪十四年)五十一岁。
5月 奏请保护旅美华工。
1889年(光绪十五年) 五十二岁。
1月 请总理衙门阻止法国在越中边境接通电线。
2月 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
4月 筹设枪炮厂。
5月 铸钱厂建成。
8月 调补湖广总督,奏设纺纱厂。
9月 上谕赞许修筑芦汉铁路计划。
11月 交卸两广总督篆务。
12月 抵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