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僧伽 > 正文

一代高僧:遍能法师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遍能法师,当代高僧,是中国著名的佛学大师、书法家、诗人及佛学教育家。


  遍能法师生于1906年,俗名许旨光,四川乐山人。于1920年在乐山乌尢寺出家,1923年在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后顺找江而下,云游参学。1929年任川东佛学院监学。1930年至北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柏林佛学院插班学习。二年后返回四川,任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教务主任。1938年任乐山乌尢寺方丈。1988年受新都宝寺僧众之情,任宝光寺方丈。


  历任中国佛教协会谘议季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佛教院院长、乐山市佛教协会长、峨眉山佛协名誉会长、峨眉山佛学院院长。


  法师自幼学儒学于前进士赵熙门下,深受器重,勤学不倦,受益匪浅。饱儒术、精诗文、长于诗赋辞章,尢善书法。著有《乌尢寺楹联集释》、《凌云乌尢史略》。


  法师壮年出游,与太虚大师等高僧相聚,专精《俱舍论》兼通唯识。内明外论,广览博究。深感未法时代,道风日下,大教日衰,决心以弘法讲学,以育才化民为已任。初在汉藏理学院任教务主任,继在华岩佛学院任教务处主任,后回乐山,以为峨眉山僧尼二众办佛学院。在他担任宝光寺方丈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办学,培养僧才。恢复四川佛学院,把当年昌圆老法师创办的四川佛学院的教育精神,继续发扬广大。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孜孜以求僧才辈出,为后继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师在任四川佛学院院长期间,全身心投入办学。并尽自己所有,包括衣单费和各种补贴以及收的供养等,全部用于办学和做奖学金等。而他个人,却一无所有。


  心系教众。八十年代,法师的乐山乌尢寺方丈职务尚未恢复,庙还由文管所在管。一天,从洪雅来了五十多位朝山拜佛的居士,正是寒冬,晚上睡在殿堂里的石板上。法师看见,便十分关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上住宿处去住?他们说:“身上没有钱了。”法师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深感太愧待他们了。在法师的眼里,佛门弟子上庙,如同儿女回家。于是,他倾自己所有,给每位居士2元钱,叫他们到住宿去住。这每人2元钱,看来并不起眼。可当时对法师来说,真可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数。因为他那时每月的生活费才30元钱。50多人,共100多元是他三个多月的生活费。可见他平时该要有多节省和清苦,才能积上这笔钱来。


  坚持教化,为贫苦人着想。乌尢寺的门票1元。曾有人提出上调。法师坚决不同意。法师认为,寺庙是来朝礼的圣地,不能当成商业经营。要让更多的人来朝拜,不管有钱无钱,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来朝拜,不管有钱无钱,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受到教化。门票价调高地,贫困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农村和山区的老百姓,会被拒之门外,对他们的信仰和受教化的心灵会受到伤害,是违背修建寺庙的初衷的。至于收1元钱门票,作为清洁卫生管理修补的费用,既合情又合理,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再说,寺庙本来就是广大信众捐钱修起来的,修起来就是供广大众生朝拜的。朝拜的人越多,受教化的面就越大,止恶扬善的力量就更加壮大,以人为善的精神文明就会更加深入人心。这种效益是用金钱无法相比的。因此,法师在世时,乌尢寺的门票1元,始终未变。而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至今门票1元,也没变。


  济世利人,乐山大佛寺与乌尢寺之间,有一条濠沟,原来修建有铁索桥,贯通两山之间。后因年久失修,铁索桥断了,就再没明桥了。特别是到了雨季,沟成了河,不能通行,为过往行人造成很大的困难。法师认为这是件大事,考虑由庙上来修,但经费是个大问题,要160多万元。庙上好不容易才结累起来仅有一点计划修庙的钱,另有40多万元,都是历年全国各地和海外人士,拜见高僧,供养遍能大师个人的钱交常住,也是存来培修庙的。法师决定,竭尽所有的积资历,投入修桥。同时另作一些筹化,宁可庙不修,也要先把群众过桥的困难解决好。当濠上桥建成,法师还命在桥头立碑、登报,不收过桥费。法师的济世胸怀,非常令人感动,群众赞誉法师“真是活菩萨”!


  法师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曾捐资10万元,修建幼儿园。会同宽霖法师,创办四川省慈善功德会,发动教内外捐款,救助贫困失学儿童,资助灾区和贫困山区。法师还在宝光寺设募捐点,大力宣传,为“希望工程”募捐。并派专人把款送往重庆,分发到贫困山区,资助失学儿童上学。除此而外,法师自己还直接寄钱给学校,资助缴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