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孙昌武:把寺院建设成文化活动中心

发布者:      来源:大渡网 

孙昌武:把寺院建设成文化活动中心

 

    2011年10月26日至29日,“第二届黄梅禅文化论坛”在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之一湖北黄梅召开。南开大学孙昌武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佛教优良传统之一:把寺院建设成文化活动中心》的论文。他指出今天振兴佛教,发挥佛教积极的社会作用,总结历史经验,寺院文化建设、文化活动层面值得特别予以重视。特别是在今天提高全民素质成为迫切需要的形势下,发挥佛教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是应当提起重视的任务。论文节选内容如下:


  中国佛教本来具有浓厚的文化品格,在中国发达的文化环境下发挥文化上的优势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它得以长时期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


  在古代,城乡缺乏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场所,寺院的这种文化建设功能无论对于佛教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一般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而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今天振兴佛教,发挥佛教积极的社会作用,总结历史经验,寺院文化建设、文化活动层面值得特别予以重视。特别是在今天提高全民素质成为迫切需要的形势下,发挥佛教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是应当提起重视的任务。


  中国佛教寺院担负着研究和传播学术的功能,而中国佛教学术的成就乃是中国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世俗学术的发展密切关联。


  中国寺院乃是民众一般文化活动的场所、地方文艺活动中心,在民众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佛教传播早期已注重利用文艺形式,从经典的转读、唱导发展出俗讲、转变(变文),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又起到娱乐群众的作用。


  中国佛教在建筑、雕塑、壁画、碑刻等各艺术领域作出了极其巨大、杰出的贡献。寺院作为这些艺术成果的集中地,从一定意义说,也是广大群众可以享受的、特殊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古代社会条件下,一般民众接受艺术教育、享受艺术成果的机会很少,而寺院是面向大众的,在这方面还没有其它场所能够比得上佛教寺院所起的作用(道观也起同样的作用,但无论是内容,还是水准,都远不及佛教寺院)。
 

  佛教寺院建筑,从其规划、布局到山门、厅堂、佛塔等建造,乃是古代建筑艺术成果,许多都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在古代建筑中,宫室、陵墓、民居之外,寺观是个重要类型。佛教寺院建筑形成一系列特点,往往体现一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如今存留的寺院建筑明、清以前的很少,当然弥足珍贵;大部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别是大型寺院群落,仍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这是面向民众的建筑艺术遗产。 


  古代许多寺院在环境建设、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俗谚有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广占田园、山林,在国计民生方面造成许多问题,可是从实际情况看,寺院所在的山林、郊野又往往是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的地方。特别是寺院附近,一般说来拓荒垦殖较少,植被得到比较充分的维护。许多僧众都热心植树造林,这与实践“护生”观念有直接关系。例如天台山,自东晋以来,经过佛、道二教的经营,成为“禽兽草木长生之福地” 。直到如今“四大名山”仍是环境保护较好的地方。
 

  此外,古代寺院另外发挥不少文化功能。如有“以僧寺停客” 的风俗。一些寺院规模宏大,房舍充裕,膳食方便,容纳客居更有条件;也有的寺院经营邸店以营利。唐、宋以来,赶考的举子、落第的书法往往寄居寺院疑习业。许多寺院成为僧、俗之间,一般士大夫的交际场所,这也提高了寺院的文化品位。避难官员、落魄文人以至侠客、逃犯各色人等在寺院隐居。如此等等,寺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总之,古代寺院的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留下许多珍贵的经验,作为佛教的遗产,值得加以总结、研究、继承、借鉴。今天的佛教应当在文化领域多做一份贡献。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