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黄夏年:“革律为禅”运动前考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宋代以后,中国佛教按其学说的特点,分禅、教、律三家,禅是禅宗,教是天台,律是律宗。黄溍为天台教宗的清规《教苑清规》作序,指出了清规与律本之间的不同,强调了清规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在古今异时与人情亦异的情况下中国僧人做出的正确选择,“清规如先儒之有家礼”,有其所本,并在后来的佛教发展中,也在不断地发展,“诸方所守百丈遗法已互有不同”,所以清规的制订,关键还是在于根据佛教的发展情况而要作出“通其变而以时措之”,但是不管其变如何,清规与戒律的关系始终是清规为辅律而行的,也就是说,戒律才是佛法之最根本。


    但在中国佛教后期,由于禅寺的发展过滥,影响到律寺的地位,特别是破坏了律学的权威性。宋代就有人评论道:“浮图之为禅学者,自隋唐以来初无定止,惟借律院以居(百丈大智禅师方建丛林规矩),至宋而楼观方盛,然犹不分等第,惟推在京巨剎为之首。南渡后始定江南为五山十剎,俾其拾级而升,黄梅、曹溪诸道场反不与其间,则其去古也益远矣” 晚明时代的律宗人士弘丽更是对这种情况做了抨击:


    又曰:四十九年,未尝说一字,盖以能宗,即律教,无别为律教也。能律即宗教,无别为宗教也。能教即宗律,无别为宗律也。是以不妨偏举。正法眼藏,付尊者迦叶;毗柰耶藏,付尊者波离;修多罗藏,付尊者阿难。虽举之偏,而付之实全,故迦叶有上座部之结集,阿难入五百之结集,皆律学也。未尝曰:我专宗任教,而不及于律也。达摩初来,流支三藏译教,阐律师也。而蛊毒达摩及后之律师、法师,无不毁谤于宗乘,人以为其未明宗。吾以为其正未明律教也。达摩西来,单传直指,而以《楞伽》为心印,曷尝灭教也。百丈离律寺居止,别建丛林,规矩多轨,法乎律本,曷尝败律也。今之禅者,呵教为如来禅,诋律为声闻学,灭教败律,无所不至,人以为其未明教律,吾以为其正未明宗也。未明宗而称为宗师,乌乎宗,未明教律,而称为法师、律师,乌乎教律。三学狂澜,于今极哉,非有荷担如来,舟济四生者起而砥柱之。佛法灭坏,无多日矣。西干圣众,五百七百之结集,实切愍此。东震结集,不百而十,不十而人,邀五聚七,吾将谁望?……宗不明,而天下尊宗。律日灭,而天下毁律。不明者,无当于尊。日灭者,奚堪更毁。在彼之毁之也,实彼之未知之也。欲去彼所毁,其急与所知乎。律文具在,吾其举在文之名义。于人所难解者而标释之,斯则与所知也。……曾无有不教不律之宗师,岂有不宗不教之律师乎?若必分宗分律分教,必其为宗律教,非如来之宗律教者矣。今天下号为宗律教师者,盖宜知返。


    律院与禅院之别,这只是寺院的功能与分工而已。元代著名居士袁桷曾撰《禅林清规序》略云:“释氏之教为三宗,见于动作日用。不敢一有犯越者为律宗。达磨之学则不然,调伏于准绳之外,放形骸,黜边幅,守礼者莫能与之辩,而其从心不踰矩,卒有合于自然,是则缮性之効,略外以理内于斯见之矣。淫欲嗔恚皆谓之道,大雄氏托言为喻,将以语夫上智,愚者不察,悉得以自恣。职教者忧之,于是为清规,而曲为之防(云云)。……泊焉若玄酒之致其诚,韬兮若絅衣之蒙其饰,逞奇阐幽大小委折,各当其职。合儒者之辞,传信永远为无疑也(《清容集》)。” 他指出律宗与禅宗还在于“动作日用”之不同,就他看来,律宗是不敢犯越,禅宗则是心不踰矩,两者虽有不同,然为内外两面。明代灵峰蕅益也指出:“祖有三类,一者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如远公、智者、左溪、永嘉、荆溪、大梅、永明、高峰、中峰、楚石等是也。古今如此知识,亦甚众多,所应景仰仿效。二者丁兹末世,势不获已,遵佛遗命,舍微细戒,住静则刀耕火种,领众则垦土开田,然非时食等诸戒,仍自遵行,故晚用药石,不用粥饭,德山托钵,亦因视影。而此等知识便不肯为人授戒。所以唐宋以来有禅讲律寺,初出家多学律,律有得则以律名家,无得则习讲参禅。但舍微细戒,不舍重戒及性戒也。复有径投禅教者,此即乘急戒缓,然亦护根本五戒,断无毁重之理,而决不敢自称比丘,轻视律学,但愧未能,以为惭德。至出世接人,或重登戒品,性遮皆净,如六祖等。或单提向上,独接一机,如寿昌等。” 灵峰蕅益是明代禅师,他处在的时代正是佛教处于衰落的时期,故尔他强调律对佛教的慧命重要性,但也指出了律禅两家的不同功能,初出家者要学律,有了律则有了自己的“家”,无律者就只能讲习参禅了。律寺被禅寺取代,或者改为禅寺影响更大,并且开始了佛教寺院史上的“革律为禅”新风。例如河北当阳玉泉寺建于南朝,系天台智顗禅师为纪念关羽而建。隋文帝赐额,炀帝割地百余里供养寺院。唐代曾有弘景、惠悟二律师居住,禅僧怀让一行曾从其受业。宋代又有慕容禅师住山。故玉泉寺“自天台至慕容逾四百载中,更为教为律为禅无定居。盖古之寺,凡僧之有道者,咸得主之。” 这么重要的寺院,先后经历过(天台)教寺、律寺,最后定为禅寺,说明这座寺院最后还是曲折地归到禅门,故曾为玉泉寺撰写碑文的元大?禅师深有感触地说:“又贞元间(怀)海禅师作清规,革律为禅,四方宗之。以故兹山,由慕容中兴,而始定制为禅林矣。” 由此可见,革律为禅的源头还在于百丈怀海,是他撰述清规之后,禅门开始大敞,禅宗大规模地在佛教界里推进,禅寺的影响逐渐加大,许多寺院都开始接受禅宗的清规与礼仪,促成了历史上的“革律为禅”运动的兴起。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