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陈坚:“生活禅”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陈坚

 

   惠能到了黄梅五祖弘忍(601—675)那里,后者并没有让他“有事登三宝殿”接触佛教面上的事,而是“着槽厂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于是惠能就在那里老老实实地“腰石舂米”,这样的生活磨练使得在“卖柴”过程中就已开悟的惠能进一步“花开见佛”般若现前,并最终入了弘忍的“法眼”。一日弘忍“潜至碓坊”对惠能一番考察后,觉“米已熟”,心满意足,遂“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耳提面命,“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就这样,弘忍把衣钵传给了惠能。“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一路上受到嫉妒者的追杀,“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可见惠能即使“密受衣钵成六祖”也没有马上能够成为众所认可的佛教大佬,还是不得不跟一帮俗人生活在一起,直至后来到了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慧眼识珠,“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于是就“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惠能这才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和尚。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1961年1月,毛泽东和班禅作了谈话,在这次谈话中也涉及到了佛教。毛泽东对班禅说:


  佛学不可不学,办了佛学院,两年毕业,专弄政治,这个办法不行,得搞四年,光政治好,佛学上没有学问是不行的。


  毛泽东说这话表明他还没有被政治冲昏头脑,因为他对佛学并没有什么偏见,不唯没有偏见,而且还颇有探究一番的兴趣:


  毛泽东问:“西藏是大乘,还是小乘?”班禅答:“我们学的是大乘,搞密宗,但小乘是基础,也懂得小乘。”毛泽东问:“释迦牟尼讲的是大乘吗?”班禅答:“释迦牟尼讲经分三个时期,早期和晚期讲小乘,中期讲大乘。”毛泽东问:“《莲花经》和《金刚经》在藏文的经典中都有吗?释迦牟尼著的经典比孔夫子的书还多吧?”班禅答:“西藏有《金刚经》,是从梵文译成藏文的,释迦牟尼的经书很多。”毛泽东说:“《金刚经》很值得一看,我也想研究一下佛学,有机会你给我讲讲吧!”


  看来毛泽东对佛教有着不无好奇的兴趣以及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如果有机会(这纯粹是假设)请他来谈一下对“生活禅”的看法,他应该也能发表一些高见,因此,如果大家不反对或者说不厌恶——有人可能是会厌恶的——我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艺术和生活关系的观点来审视和观照的“生活禅”中所蕴含的禅与生活的关系,那么我就要“得陇望蜀”进一步地指出,禅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从而禅者的生活乃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禅,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艺术审美,不如说是一种佛教美学,这种佛教美学既体现在“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以及“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这样的禅偈中,同时也体现许许多多的禅诗中,如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的下面这首现在都已经被谱成歌曲广泛传唱的著名禅诗:净慧法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以及苏东坡(1037—1101)的《题总长老》: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是的,禅确实是难以“举似人”难以与人言说的,而禅之所以难以与人言说,不是因为禅是宗教,而是因为禅是艺术(我们都知道,宗教是可以说且必须说的,而艺术则正好相反,既不可说也不必说)。从“禅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所谓“生活禅”,就是以禅的方法将生活艺术化而形成“禅生活”,从而“禅生活”就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一种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一种态度,或许简单,或许繁华,都是心的明镜”,也就是禅宗所常说的“明心见性”。禅宗认为,人一旦“明心见性”,其生活就展现出一种“活泼泼”的状态,“像生龙变化自如,似活虎活泼无畏。禅即其生活,自在无碍的境界,这是自己体验与实践的心理状态。不知禅的生活,即日夜多忧,烦恼百出,没有一时安心”,而如果“你学了禅,凉风由你的怀中忽然而生,明月由你的胸中升起,由你的思念,百花怒放,美丽非常,由你的心意,壮丽山河显现,所有一切皆可随着你的心念而转,得悠游宇宙太空,悠游岁月,逍遥自在。”总之,“禅的生活,似鸟行空,鱼跃大海,无拘无束”,你说,这样的生活难道不美吗?难道不是艺术吗?犹如有人评论说受禅宗影响的“日本茶道从单纯的生活艺术,升华为茶禅一味的‘美的宗教’”。总之,“生活禅”使普通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门生活艺术,使一个普通的人生变成为“禅意人生”或“禅艺人生”。阿弥陀佛!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