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纪华传:道安大师凿空开荒开创中国僧制及其意义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释圆实撰《慨古录》,全面揭发了当时佛门的堕落现象:如僧官与方丈的选拔不是靠品德与才学,而是靠钻营与人际关系。数十年戒坛不开,丛林之规扫地以尽。私创庵院众多,为豪强恶势力把持,竟成犯罪渊薮。当时寺院比较普遍的弊端,一是旨在出“家”的寺院也俨然成为宗法大家庭,法师收徒传宗视为当然。大徒弟及门下称为大房,二徒门下为二房……徒弟之下又收徒子徒孙。久而久之,各房为争寺产、争地位,竞相剃度,也不问出家动机,不管品行好坏,只靠人多势众压倒对方。已出家的也不修行,戒律形同虚设,出家人不象出家人。这被称为“房头患”。子孙丛林有如上诸多弊端及因果罪责,所以历代祖师高僧大德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十方丛林的纯洁性,制定很多清规来防微杜渐,防止子孙丛林的漫延,如《金山规约》、《百丈清规》、《高旻规约》、《焦山规约》等,严禁任何人在十方丛林中收徒,连住持亦不例外。子孙丛林的产生,实是深受中国宗法制度的影响。太虚大师对之进行了揭露:“中国民族以至中国佛教最大的弱点,则在家族性太深,中国佛教僧寺亦变为一个一个家族,此为中国僧寺没法整兴的症结处,若能医好此病症,中国佛教乃可重振。” 亦指出:中国佛教不容易前进的最大障碍,是寺院家庭化。中国为宗法社会的国家,家庭意识使佛教变质。一方面,佛教不传贤而传子,结果如通货一样,劣质的通货打倒了优良通货;住持的资格,也不再是德学而是应酬与攀缘了。 印顺法师


  丛林制度的这种演变,导致佛制衰微,僧制不振,王制废弛,以至到清末时,佛教走向全面衰落。因此非经过一番彻底改革,佛教已很难适应于近代社会。近代太虚大师提出了佛教“革命”,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教理革命”、“僧制革命”、“寺产革命”,其中“僧制革命”与“寺产革命”都属于丛林制度的改革。据太虚自述,其改革志在整理僧制,为此先后撰写了《整理僧伽制度论》、《僧制今论》、《建僧大纲》等专门论述僧制改革的著述,因此僧制改革是其革命的核心内容。他的改革是以融会贯通中国传统佛教,革新僧制,适应时代,使佛教成为世界性文化为目标。


  道安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僧,他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首先,道安大师将佛教出家僧人统一以释为姓,加强了宗教的认同感。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出家僧人都以自己的师父为姓,所以出家人的姓各不相同。道安大师认为“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所以将出家统一以释为姓,这一规定被中国佛教徒沿用至今。其二,整理佛教经典,编纂佛教经录。他着有《综理众经目录》,简称《安录》,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目录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其三,组织佛教经典的翻译,确立“五失本、三不易”的原则。这一原则在翻译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其四,在政教关系上,提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原则。这一原则重视统治者的支持,对于中国佛教处理佛教与世俗政权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五,重视般若学的研究和弘扬。他主张性空思想,对于佛教义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相比较而言,他制定《僧尼规范》,他立行香定坐上讲、六时礼忏、布萨等规定,开创了中国化的僧制,为后来中国佛教寺院制度尤其是禅宗清规制度奠定了基础,这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尤为重要。


  正是有了道安大师所开创的中国化僧制,故有习齿凿曾有书与谢安石对道安多做得评价:“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大威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高僧传》卷五,“释道安传”。)故宋代赞宁评价道安大师开创中国僧制时说:“凿空开荒,则道安为僧制之始也。”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