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黄昆威:试论道安的历史贡献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今天,当我们重新解读道安的时候,如何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中国佛教文化传统?如何将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佛教“中国化”应该是伴随佛教文化不断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反思当代中国佛教要想取得良性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文化转型中的自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期取得适应新环境、新的时代文化要求的自主地位,而不是“全盘他化”。借用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话,就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之相反,当历史相同的发展机遇再一次降临的时候,唐末、宋初中国思想界崛起的是“理学(新儒家)”,而不再是佛学。这不由得使我们检讨,文化发展必须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检验一项文化先进与否,关键是看它是否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文化创新固然不能剥离文化传统,但更不能忽视对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肃清封建流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状态,早已摆脱了封建农耕社会经济基础的桎梏,传统文化能否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并符合时代所赋予的“先进性”要求,关键要通过文化的品质和本质特征来体现。时代发展和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充分的条件,为佛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体现时代要求的同时,发挥佛教“开发良知,启迪良能”化世导俗的宗教社会功能,佛教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就必能相得益彰,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个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必定重视文化创新力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


    今天,当我们重新解读道安的精神、文化遗产时,他留给当代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作为佛教学者的释道安,恐怕既非留意“一代宗师”的美名,也无意于做一个宗教哲学家……,而是为了寻求终极解脱。印度佛教的出世本怀与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刚健有为积极入世的精神碰撞,“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神圣与世俗的撕裂和妥协,生前立誓愿生“兜率”净土终极追求的抉择……,道安的思想世界必当是一个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由“凡”趋“圣”,苦苦寻觅终极真理,精神追求、精神解脱的思想历程。


    作为历史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释道安虽逢乱世,但是他不沉沦、不丧志,没有使自己成为“乱世苦魂”。剔除史传资料中神异夙慧的渲染,他这种勇于战胜、克服人性弱点,艰苦卓绝矢志不渝追求真理、奉行真理的求真、务实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