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陈红兵:《六祖坛经》生活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坛经》生活理念的现实意义:《坛经》对清净解脱的精神追求对于超越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意义;对于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坛经》自省、谦下的生活态度对于社会和谐的意义;其为善去恶人生准则对于维护传统伦理道德的意义。


  其一,《坛经》生活理念对于超越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坛经》对清净解脱的精神追求导向对物质主义的批判。清净解脱以人生烦恼痛苦的解脱为目的。佛教认为,人生烦恼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无明和贪欲。因此,要解脱人生的烦恼和痛苦,就必须消除人自身的无明和贪欲。佛教对人自身无明和贪欲的批判反思,本身即是对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批判反思。当代社会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社会不同之处在于,当代社会物质主义价值观由于“自由主义和现代社会制度的庇护”,由于经济学和现代媒体的推波助澜,正在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价值观,对人们生活方式起着主导作用。而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甚嚣尘上,造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深陷生态环境危机。因此,要走出生态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转变物质主义价值导向,树立超越物欲的绿色生活理念。从这方面说,佛教对清净解脱的精神追求,对于转变当前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坛经》对清净解脱的精神追求突出精神生活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反思人生的意义,认识向内的精神追求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精神超越的意义,改变从外在物质追求的满足寻求人生意义的方向,转变生活方式上对物质资料的过度消费,与生产方式上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无疑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坛经》生活理念对于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佛教将“我执”即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视作“无明”的重要方面,相应地非常强调“无我”对于修行解脱的重要性。而《坛经》对无我、谦下的强调同样具有这方面的意义。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所谓人类中心主义即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只看到人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忽视甚至否定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在价值,将自然生态环境及自然存在物视作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的资源或工具。当代生态文化思潮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思想根源。佛教及《坛经》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对无我、谦下生活态度的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协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其三,《坛经》生活理念对社会和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坛经》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采取顺应的态度,如吸收融合中国传统孝养父母、信义、忍让、尊老爱幼、慈善救济等伦理道德观念。这种顺应态度以及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本身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其次,《坛经》倡导的自省、谦下的生活态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这主要体现在,许多社会矛盾根源于人们过分关注、评价他人是非过患,将心念停留于意识表层。而《坛经》倡导的“自省”的生活态度,将注意力专注于反省、去除“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不仅有助于个人自身内心的清净解脱,而且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诸多矛盾。而其倡导的“谦下”的生活态度,注重“普行恭敬”,同样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其四,《坛经》生活理念对于维护传统道德的意义。《坛经》从佛教立场出发,自觉维护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并将去恶修善的人生准则与佛教自身的修行观念有机统一起来,这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道德伦理,具有维护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秩序及伦理道德规范造成巨大冲击。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西方现代文化中腐朽落后的一面的涌入,导致拜金主义盛行,人情冷漠,乃至为了一己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国家权益现象比比皆是。《坛经》从佛教立场出发,不仅顺应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规范,而且将其与佛教修行观念统一起来,促使信众自觉遵守道德伦理,这对于我们今天维护传统伦理道德,促进社会和谐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