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习细平:五祖弘忍的禅法特色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道信禅师在驻锡双峰山时就提倡“坐作并重”的禅修方式,据《传法宝记》记载:


    (信)每劝诸门人曰:努力勤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莫读经,莫共人语。


    这里“坐”是指打坐参禅。“能作三五年”的“作”或名作务、作役,即指生产劳动。道信禅师号召他的门人一边坐禅一边去从事生产劳动,以便“得一口食塞饥疮”,即保证色身的基本物质需要。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道信禅师提倡的“坐作并行”,还是以坐禅为根本,参禅证道,明心见性,才是禅门中人的根本追求,务农劳作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他还没有把禅法融入到生产劳动之中,在劳作中悟入禅境,只是阐明了劳作能够成为参禅问道的资粮。


    道信禅师“坐作并行”的理念为弘忍禅师所继承和弘扬。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自出家,处幽居寺,住度弘愍,怀抱真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 《历代法宝记》中也说他:“常勤作务,以礼下人,昼则混迹驱给,夜便坐摄至晓,未尝懈倦。” 可见,弘忍禅师不仅继承、发展了道信禅师的禅法,而且在农禅并举方面也将道信禅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不仅如此,弘忍还把禅修、禅悟的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所谓“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四仪”指行、住、坐、卧,“三业”指身、口、意等心理与行为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在生活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禅修的具体表现。这也无疑使达摩一系的禅得到了具体的贯彻执行。禅修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这一禅修原则自然也是将达摩以来的禅作了合理的发展,从而使得达摩的“理入”与“事入”的教理,能得到更好落实,同时也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据《传法宝记》载:“及忍,如,大通之世,则法门大启,根机不择,齐速念佛名,令净心,密来自呈,当理与法。”可见,到弘忍时代,禅法己有明显的变化,弘忍前的禅法是“法匠默运,学徒潜修”,从达摩到道信均如此,而到了弘忍时代,则将达摩以来,择人根机,不轻传授的禅法,向广大信众弘传,不问根机,均都给予传授念佛,净心禅法,而对于上根之人,则采取心印,密印的传授方法。这样,禅法普遍而公开的传授,对于东山法门的兴盛,实亦起了很需要作用。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