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王荣益:试论无著《金刚经论》对《坛经》思想之影响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般若是智慧。一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心中常愚,我修般若。般若无形相,智慧性即是。……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当念时有妄,有妄即非真有。念念若行,是名真有。悟此法者,悟般若法,修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惠能强调的是通过修般若行来开发自身佛性,般若智慧是人心之本性,只要念念不愚、念念不住,此觉便可起用而生起般若观照,与佛相等;若起心动念,则是妄心愚行。此处的般若观照,非通常的主观认识,而是超越主客、泯灭能所的一种体悟,是生起于本觉而远离分别的一种直觉认识,故《坛经》言:“用自真如性,用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惠能以般若为本觉之性,保证了在修道实践中证悟自心的具足,这样才能“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


    惠能的解脱成道就是一种自我精神的超越,要获得这种境界,就要求信众在日常生活中于万事不执着、于念而无念。因此,六祖的解脱理论体现了“人间佛教”的精神,他融信仰于现实之中,反对避世修行,强调自力救度,维护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坛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唯一的一本由中国僧人所作而被称为经的书。本经吸收了众多中印佛教经论的营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佛学理论体系,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性著作,也代表着始自魏晋的印度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完成。从本书的思想看,受唯识学派的影响颇深。其本体论和认识论受《起信》《楞伽》《金刚经》的影响,从达摩以《楞伽》印心开始,禅宗诸师就走上了融会空有的进程,但只有《坛经》才以般若为利器,实现了般若与如来藏思想真正贯通,从而发展并完善了《楞伽》的圆融思想。六祖承袭了“东山法门”重视般若的特点,将《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思想贯穿于佛家心性论与修道论中,六祖并不预设一个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而将此心系于“不住”之一念中,心无所住即是般若行,心若不住此如来藏自性清静心则自然显露。此清净心不可得、不可求,只能在念念不住中自然显现。将万法系于一心,将一心系于一念,本体论、心性论存在于认识论中,这就是惠能以佛家认识论对心性论、本体论的贯通。虽然六祖重视般若,但最终目的是要“见性”,可见其禅法仍以心性如来藏为纲。其修道论亦来自般若,但明显来自无著菩萨《金刚经论》,如摄持散心、静坐不为禅、顿修顿悟等学说都与本论关系很大,无著之论以瑜伽解般若,弃唯识名相之繁顼而取修证体系之简易,与禅宗精神相符,故为六祖所用,可见印度瑜伽行派思想对《坛经》的深刻影响。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