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冯焕珍:从《楞伽经》印心到《金刚经》印心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金刚经》前后共有六译,即姚秦鸠摩罗什三藏首译、元魏菩提留支二译、陈真谛三译、隋达摩笈多四译、唐玄奘五译、唐义净六译,前三译名三本皆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次两译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后一译名《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禅宗据以印心者乃是首译。依此经印心自五祖已然,据《坛经》记载,五祖弘忍“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六祖与五祖一脉相承,明确说:


    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六祖所说完全没有问题,但我们要清楚,他所谓“闻说《金刚经》”即“心开悟解”者是“大乘人”和“最上乘人”。六祖曾说:“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因此,他所谓大乘人即能够依其所说禅法修行的人。这种人依侧重荡相遣执的《金刚经》印心自然没有问题,如果非此高明流类,岂可仿效?


    唐宋之际,佛教兴盛,大师辈出,学人精进,此类人的确不少,今天则恐不多见。这倒不是说今人慧根不如唐宋时人,而是因为今人大多没有受过教理熏陶,往往不知《金刚经》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究何所指,更不用说见到空性以后断除烦恼余习的菩萨十地行了。因此,如果今人偏执《金刚经》印心,很有可能将第六意识得到的一点轻安视为见道,这就未免冤枉了。藕益大师说得好:“真为生死者,放下眼前活计,痛除无始恶习,以心印教,而不为虚言;以教印心,而不为暗证;双超禅教两弊,为智人所可已。” 窃以为,今时参禅者要避免暗证、达到“智人所可”之经境,较为切实的门径是回道“藉教悟宗”的达摩禅——从教理的研习为门,以瑜伽禅观的修证为基,依《楞伽经》印心。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